数说龙门讲述供养人的故事bwin必赢官网登录
发布时间:2023-06-10
 龙门,又称伊阙,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年~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0年11月龙门石窟因满足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而列入《世界遗

  龙门,又称伊阙,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年~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0年11月龙门石窟因满足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随着中国佛教的兴盛,人们通过捐资刻像的方式表达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和向往。这种由世俗信徒发起的造像活动逐渐成为佛教造像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在学术界,这类群体被称为佛教供养人。“龙门石窟供养人档案室”网站设计,以北魏和唐朝所凿洞窟为主,从洞窟形制、洞窟造像等探寻洞窟供养人身份信息及其故事发展。对龙门石窟常见形制及供养人的数据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并以网站的形式呈现,增强信息的互动性。(由于体量庞大,现阶段网站内展示两个洞窟的信息,更多内容将持续进行。)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多了解历史文化的形式,近几年数字展厅、线上全景环游等逐渐增多,龙门石窟也拥有了“云上龙门”漫游APP。但在体验过了云游龙门石窟后,在对石窟中造像技艺的高深所感到震撼的同时,也对造像背后的故事更为好奇——是在什么样的时代、时间,因为什么,又是谁建造了一个个满怀悲悯的佛像,刻下了一篇篇题记……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建立网站的形式,收集北魏及唐朝造像供养人的信息,让更多的故事被知晓,让现在的我们感受到曾经沧海中的众生。

  首先便是大量的搜集有关龙门石窟及造像供养人的信息和数据,查阅了很多文献。发现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宋历代的营造,形成了南北长1公里,具有2345个窟龛、10万余尊造像和2800余品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龙门石窟与北魏早期开凿的云冈石窟在形制方面存在多方面相似, 可谓是对云冈石窟造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龙门石窟也是利用山体石灰岩扩凿而建,因此窟形相对单一,目前现存的大型洞窟皆为一室依山凿筑,中型洞窟或小型洞窟偶有两室一前一后纵向分布。

  龙门石窟的洞窟形制也很多,经过查阅我们选择以三种最为常见的形制展开数据的整理。三种最为常见的形制分别为:马蹄形、长马蹄形和方形。马蹄形洞窟平面呈马蹄形,三壁为弧状,形似马蹄,壁面向上,弧转收小,至顶部为呈半球状的穹隆顶,有些洞窟凿有顶藻装饰,这种形制的洞定大多于北魏年代所开凿。长马蹄形洞窟与马蹄形平面的洞应十分相似,顶部多为穹隆顶或平顶,地平面为近长方形或弧角长方形,称为长马蹄形。方洞窟平面的前部与中部空间量方形或长方形,壁面垂直于地面,顶部多为穹隆顶或平顶。此类型的洞定最早凿见手北魏,发展至唐朝造像时期成为主流洞窟。

  马蹄形洞窟有宾阳中洞、袁弘继洞、赵客师洞、大卢舍那像龛、古阳洞、石窟寺;长马蹄形洞窟有老龙洞、莲花洞;方形洞窟有万佛洞、二莲花洞。同时,我们选取三种形制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洞窟,对其中各个佛像的供养人进行背景的调研和数据的搜集。

  在对供养人信息的梳理结束后,我们从供养人身份信息中可以发现,女性供养人在北魏和唐洞窟开凿与题记创作等均有颇多贡献。她们积极参与了佛教石窟寺的建设和艺术创作,展现了女性在佛教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她们通过捐资捐物,为石窟寺的修建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使得这些宏大的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她们参与了对洞窟壁画和石刻的题记和铭文的撰写,记录了佛教经典、供养人的名字以及对佛教信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这些题记不仅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也展示了女性在宗教和文化领域的表达和参与。

  女性供养人的贡献使得北魏和唐代洞窟艺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和文化价值。她们的参与不仅丰富了佛教艺术的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独特而珍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一笔。

  之所以选择以网站的形式呈现,是因为龙门石窟主题信息的体量庞大,而网站有利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聚集性,还可以将网站嫁接在“云上龙门”漫游网站中方便科普。同时也可以增强信息的互动性从而一步步引导用户,结合对供养人等数据信息的可视化表达,有益于用户慢慢吸收有关供养人的故事。

  我们根据前期梳理的从洞窟形制—各形制代表性的洞窟—洞窟内各个造像的供养人信息这一框架搭建了网站的结构。

  bwin必赢官网登录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从朝代的分类或东山、西山的分类进入档案室也是可行的,还可以满足不同的检索需求。

  bwin必赢官网登录

  整个网页的视觉以灰色和橙黄色为主,灰色是龙门石窟的过去,而橙黄色是依然璀璨的现在,两个颜色既有视觉冲击,又彼此和谐。

  对于各个洞窟,除了体现平面图,我们还绘制了透视图,通过洞窟轮廓、供养人所在区域、造像分布等层级,加以交互按钮呈现。此外,我们还对造像的等级制度、供养人的等级制度进行可视化解读,对洞窟内除供养人之外的信息,如穹顶图案的形制、其他造像等进行可视化表达,对洞窟内各个造像进行标注等。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开凿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是北魏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用工达到了80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1)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宾阳中洞造像完整。构图精美,纹饰多变,被誉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最具代表性的的汉化典型洞窟。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以及美术发展史上都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宾阳中洞内供养人图像可分为两组,均被雕刻于宾阳中洞前壁(入口壁)四层浅浮雕中的第三层位置。皇帝礼佛图位于洞口左边,皇后礼佛图与之对应,位于洞口右边位。

  奉先寺在唐代的正名是“大卢舍那像龛”,大卢舍那像龛群依崖雕亥1,是龙门石窟造像过程中规模最大的摩崖群雕。它是唐高宗主持开凿的,於上元二年十二月卅日(公元676年1月)毕功。在此之前,武则天曾在威享三年(公元672年)四月一日助脂粉钱二万贯。

  3.龙门石窟研究 龙门石窟研究所编 阎文儒 常青 著 书目文献出版社 ISBN号: 7-5013-1163-3

  5,赵云,刘懿夫,王晶,罗颖,高东亮•龙门石窟的窟倉分布与保存状况门.古建园林技术,2016,No.130(01):73-79.

  程雪巍:“在我们搜集龙门石窟的信息资料时,发现佛龛中的供养人像大有乾坤。供养人是推动佛教石窟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石窟艺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因此我们想将龙门石窟中的供养人资料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到佛龛中各型各色的供养人像的故事,呈现出其背后的古代历史及社会风俗。”

  娄岚:“关于龙门石窟供养人的内容曾经是我不曾了解过的,通过搜集才了解到原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佛教事业的发展中,女性供养人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供养人作为造像事业的参与者,留下了很多虔城的祈愿,这些故事,也是曾经他们的人生。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线上的档案室,收集故事,也讲述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